谒金门 · 示意有授

幽绪悄。欹枕梦回分晓。俯仰乾坤霜月皎。此际愁多少。
欲洗长空天杳。袖里青虹光袅。相倩一挥云汉表。莫打闲之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谒金门·示意有授》是一首由王夫之创作的词,这首词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还蕴含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学观念

王夫之(1619年-1692年),字而农,号姜斋,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被誉为中国近代唯物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一生经历了明朝的灭亡,但他并未仕于新朝,而是在湖南衡阳附近的石船山筑土室居住,自称为“船山先生”,并著有《诗绎》《夕堂永日绪论内编》《南窗漫记》等作品,合编为《姜斋诗话》。《谒金门·示意有授》的创作背景,反映了他在动荡时期的个人情感与哲学思考,以及他对于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关注。

从艺术形式上看,《谒金门·示意有授》采用的是传统的词牌名“谒金门”,这是一种古典诗词的形式,以其独特的音律和节奏,承载着丰富的情感表达和文化意蕴。词中“示意有授”这一概念,可以理解为一种含蓄而深远的表达,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作者内心的情感波动和哲理思考。

从内容上来看,词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述,隐喻了作者对于人生、历史、政治等方面的深刻感悟。例如,“幽绪悄。欹枕梦回分晓”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在梦中醒来,感受到内心深处的微妙变化。这种描写不仅增加了诗词的艺术美感,也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

从哲学思想上看,王夫之的作品中常常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意味。在他的其他作品中也可以看到对宇宙、人生、社会等问题的独到见解。在这首诗中,“俯仰乾坤霜月皎。此际愁多少”表达了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感慨,以及对时代变迁的无奈和哀愁。

词中的意象丰富多样,如“欲洗长空天杳”中的“长空”“天杳”暗示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和深邃的哲理思考。这种意象的运用,使得整首词具有了超越时空的魅力,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谒金门·示意有授》不仅是王夫之个人情感与艺术追求的体现,也是其哲学思想和文化观念的展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解读,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王夫之的文学成就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