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 惊梦

昨夜喧雷雨,一枕血潮奔。千红万紫,撩乱浪唤作芳春。大抵白蜺婴茀,更有玉蟾偷药,蓦尔弄精魂。宝剑在侬手,闪霍动乾坤。
尽今生,梨花雨,打黄昏。历历悄悄,山寺钟声曙色分。待我铁眉刷翠,罩下金睛点漆,弹指转晶轮。十里杏花发,人道是样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水调歌头·惊梦》是王夫之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作于明朝末年,表达了作者对世事的感慨和对英雄命运的同情。下面将对该作品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水调歌头·惊梦》的作者是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他出生于湖南衡阳(今属湖南),在学术上有着极高的成就,尤其擅长诗词创作,其作品多反映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2. 作品原文:《水调歌头·惊梦》全文如下:昨夜喧雷雨,一枕血潮奔。千红万紫,撩乱浪唤作芳春。大抵白蜺婴茀,更有玉蟾偷药,蓦尔弄精魂。宝剑在侬手,闪霍动乾坤。尽今生,梨花雨,打黄昏。历历悄悄,山寺钟声曙色分。待我铁眉刷翠,罩下金睛点漆,弹指转晶轮。十里杏花发,人道是样云。

  3. 词作鉴赏:《水调歌头·惊梦》作为王夫之的经典词作,其艺术魅力在于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惊梦后的意境画面。词中“昨夜喧雷雨,一枕血潮奔”开篇便勾勒出一幅惊心动魄的场景,紧接着“千红万紫,撩乱浪唤作芳春”又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与变幻无常。词人通过这些生动的描写,传达出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感与哲理,让读者在感受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词人深沉的思想感情。

  4. 文化背景:了解这首词的文化背景也是欣赏的关键之一。《水调歌头·惊梦》的创作背景与其时的社会状况密不可分。明末社会动荡、政权更替频繁,这种背景下的文人往往怀有深厚的忧国忧民之情。王夫之身处这样的时代,他的诗词作品自然带有强烈的历史印记和文化责任感。

《水调歌头·惊梦》不仅是王夫之诗词创作中的佳作,也是研究明代以及整个中国古代文学不可多得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词的深入阅读与分析,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古代诗人的艺术手法和思想内涵,也能从中汲取到面对困境时坚持和奋斗的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