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起听圃人锄月声

凉月白于水,微烟且未生。
莺眠一树静,草响百虫争。
人影孤逾冷,锄音歇复鸣。
墙头相问訉,莫是老云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夜起听圃人锄月声》是一首明末清初的诗词作品,作者是方起龙。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在静谧夜晚中听到农人耕作的声音时的内心感受。下面从多个角度进行介绍:

  1. 诗词原文
    凉月白于水,微烟且未生。
    莺眠一树静,草响百虫争。
    人影孤逾冷,锄音歇复鸣。
    墙头相问訉,莫是老云卿。

  2. 作者简介

  • 方起龙,明朝时期的诗人,其生平和创作情况不详,但可以确定的是,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1. 诗歌鉴赏
  • 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夜景图,“凉月白于水”,描绘了月光如水般清澈明亮。
  • 接着,“微烟且未生”则写出了夜色中的微妙氛围,烟雾还未弥漫开来,增添了一丝神秘感。
  • “莺眠一树静”表达了鸟儿在月光下安静休息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和谐安详的氛围。
  • “草响百虫争”则是对自然界生物活跃状态的真实写照,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态的敏感和观察力。
  • 最后,“人影孤逾冷,锄音歇复鸣”,描绘了劳作归来的农夫与诗人之间的互动,以及农夫劳作时发出的锄声,让人感受到劳动的辛苦和乐趣。

《夜起听圃人锄月声》不仅展示了作者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还传达了一种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敬畏之情。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诗词的魅力,还能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和灵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