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马久不至,骅骝应见稀。
乍疑烟燧起,忽逐电光飞。
鸣为胡笳动,骄缘塞草肥。
胭脂山下过,血汗点征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宛马久不至,骅骝应见稀。
乍疑烟燧起,忽逐电光飞。
鸣为胡笳动,骄缘塞草肥。
胭脂山下过,血汗点征衣。
紫骝马分得飞字’是明代诗人王禹声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精湛的艺术表现和深邃的内涵,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读:
作者介绍:王禹声,明苏州府吴县人,其诗文受到王鏊的影响,雅素好学。王禹声万历十七年进士,历任承天知府,因忤中官而罢官归里。
诗歌原文:《紫骝马分得飞字》全文如下:宛马久不至,骅骝应见稀。乍疑烟燧起,忽逐电光飞。鸣为胡笳动,骄缘塞草肥。胭脂山下过,血汗点征衣。
艺术特色:王禹声以“紫骝马分得飞字”展现了骏马的神韵与速度。通过对宛马、骅骝的形象描述,传达了诗人对稀有良驹的期待与赞美。诗中使用夸张手法,将马奔跑的速度比作烟尘乍起和闪电疾驰,生动形象地刻画出马的迅捷与震撼。此外,诗中还通过“胡笳”、“边塞风情”等元素增加了诗的文化内涵和情感深度,体现了诗人对边疆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深刻反思。
‘紫骝马分得飞字’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示了明代诗人王禹声的文学才华,更以其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