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先府君墓

芳华发古木,稚鸟鸣朝林。
自有生身处,曾无报本心。
水流山路暗,云过石堂阴。
认得碑题在,其如春草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省先府君墓》是一首明代诗人王邦畿创作的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对逝去亲人的哀思和对生命轮回的看法。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作品:

  1. 诗人简介
  • 王邦畿,字隼父,号罗浮,是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他的文学成就体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上,有《耳鸣集》等诗集传世。
  1. 作品原文
  • 《省先府君墓》中“芳华发古木,稚鸟鸣朝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宁静。
  • “自有生身处,曾无报本心”则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意义的思索和对过往的反思。
  • “水流山路暗,云过石堂阴”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传达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 “认得碑题在,其如春草深”则是诗人对于生死观的独特见解,认为即使墓碑存在也掩埋不了春天里新长出的草芽。
  1. 作品背景
  •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省先府君墓》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王邦畿的个人经历或他对家族历史的记忆有关。
  1. 主题思想
  • 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逝者的追忆和哀悼,还隐含着对于生命轮回、时间流逝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理思考。

《省先府君墓》不仅是王邦畿个人的文学作品,也是明代诗歌艺术的一个重要代表。它以其深刻的内涵、精湛的艺术手法和丰富的情感表达,成为后世研究明代诗歌不可绕过的重要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