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村失道

独行山日落,烟雾障平原。
前路踟蹰处,归林鸟雀喧。
路边方拱立,田父为予言。
更自过云谷,松坳道者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江村失道》是明末清初诗人王邦畿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魅力,也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文风貌。《江村失道》作为明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其艺术成就和历史价值值得深入探讨。以下是对《江村失道》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江村失道》是由王邦畿所作。王邦畿,号王隼父,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时期隐居罗浮的诗人。他的诗名广为流传,有《耳鸣集》等著作传世。王邦畿的作品多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其诗歌在明末清初时期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文化影响力。

  2. 诗歌原文:独行山日落,烟雾障平原。前路踟蹰处,归林鸟雀喧。路边方拱立,田父为予言。更自过云谷,松坳道者园。

  3. 诗歌赏析:王邦畿的这首诗以其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生活气息的乡村景象。首句“独行山日落”即勾勒出一幅孤独行走在山中,夕阳西下的画面。次句“烟雾障平原”则进一步通过烟雾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迷蒙、朦胧的氛围,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之中。接下来的诗句“前路踟蹰处,归林鸟雀喧”,通过对行人踌躇不前和归林鸟雀欢叫的场景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归途的渴望与对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最后两句“路边方拱立,田父为予言”,则是通过田父的一席话,引出了对生活哲理的思考,体现了诗人深邃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洞察。

  4. 作品背景:王邦畿生活在明朝末期至清朝初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战乱频繁,社会矛盾重重,但同时这一时期也是中国文化极为繁荣的时期,诗歌作为表达个人情感和时代精神的重要载体,在这一历史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王邦畿作为一位诗人,其作品中不仅蕴含了丰富的情感,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诸多问题与现象。

《江村失道》不仅是王邦畿诗歌创作的佳作,同时也是研究明末清初时期文化、社会以及个人情感的重要文献。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瑰宝。对于爱好文学和历史的读者来说,深入研究和欣赏《江村失道》,无疑能够获得更多的启示和感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