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翁山子

几载音书隔广陵,海潮空落月空升。
自闻归棹思携手,得见新诗辄服膺。
蝉噪高枝声自远,鹤还故里感方兴。
如何慰藉离人梦,肯信秋风不可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翁山子》是王邦畿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主要内容和背景:

  1. 作者简介
  • 王邦畿,明末清初广东番禺人,字隼父,号耳鸣集主。以诗名,有《耳鸣集》。王邦畿的作品在明末清初时期颇受推崇,其诗歌风格清新脱俗,情感真挚。
  1. 诗歌原文
    几载音书隔广陵,海潮空落月空升。
    自闻归棹思携手,得见新诗辄服膺。
    蝉噪高枝声自远,鹤还故里感方兴。
    如何慰藉离人梦,肯信秋风不可乘。

  2. 诗歌赏析

  • 开篇“几载音书隔广陵,海潮空落月空升”:此句通过描绘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距离,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友人深切的思念与关怀。
  • “自闻归棹思携手,得见新诗辄服膺”: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重逢的期盼和对友人新诗的赞赏。
  • “蝉噪高枝声自远,鹤还故里感方兴”: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既有对友人的思念,也有对生活的感慨。
  • 结尾“如何慰藉离人梦,肯信秋风不可乘”:诗人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关心和祝愿,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自身的无奈和哀愁。
  1. 创作背景
  • 《寄翁山子》的创作背景与王邦畿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他隐居罗浮山期间,创作了大量表达个人情感和时代风貌的诗歌。这首诗可能是在这样的情境下,为了寄托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而作。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王邦畿在《寄翁山子》中巧妙地将抽象的情感与具体的景物相结合,使诗歌富有画面感和情感深度。
  • 意境深远:诗中的意象如“月空升”、“海潮”等,既具有象征意义,又能引发读者的联想,增强了诗歌的艺术魅力。

《寄翁山子》不仅是王邦畿情感的抒发,也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社会变迁和文化发展的缩影。通过这首诗,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和他们对于生活的理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