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别张东所

一束徵书到远林,蓑衣江上也堪寻。
行人每逐风尘化,志士宁忘沟壑心。
老大行藏非草草,旧时松竹自森森。
归舟载得沧江月,还许深山入更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别张东所》是明代方献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情感与深刻的意象,展现了作者与友人离别时的心情与对友情的珍视。下面将简要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方献夫,字叔贤,号西樵先生,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易学家。他的仕途经历颇为丰富,曾官至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等高位。
  1. 诗歌原文
  • “一束徵书到远林,蓑衣江上也堪寻。行人每逐风尘化,志士宁忘沟壑心。”
  • “老大行藏非草草,旧时松竹自森森。归舟载得沧江月,还许深山入更深。”
  1. 主题与内容分析
  •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与朋友告别时的复杂心情。从“一束徵书到远林”可以感受到一种离别前的静谧与准备。“蓑衣江上也堪寻”则描绘了一幅江边独行者的画面,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 诗中的“行人每逐风尘化”,可能隐喻着人生旅途中的各种变迁与磨砺。而“志士宁忘沟壑心”则表达了即使身处逆境,也要保持坚定的心志,不因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初衷。
  1. 艺术特色
  • 《赠别张东所》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尤其是其简洁有力的语言和深邃的象征意义,使得这首诗成为明代诗歌中的佳作。
  • 诗中的自然景物如“远林”和“江上”为背景,增添了一种离愁别绪的氛围,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尊重。

《赠别张东所》不仅是一首表达离别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部充满哲理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物情感的深刻刻画,展示了作者对人生、自然和宇宙秩序的理解与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