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说韩公破此蛮,貔貅十万骑连山。
而今止用三千卒,遂尔收功一月间。
岂是人谋能妙算?
偶逢天助及师还。
穷搜极讨非长计,须有恩威化梗顽。
平八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平八寨》是明代诗人王守仁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
作者简介:王守仁,字伯安,初名云,后改阳明子,浙江馀姚人。他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守仁十五岁时游历于居庸、山海间,对山川形胜有独到的见解和研究。他的兵学思想和军事成就尤为突出,曾平定大帽山、浰头、横水等处的山寨,设立崇义和平两县。
作品原文:《平八寨》是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王守仁对平定八寨地区叛乱的感慨。原诗如下:“见说韩公破此蛮,貔貅十万骑连山。而今止用三千卒,遂尔收功一月间。岂是人谋能妙算?偶逢天助及师还。穷搜极讨非长计,须有恩威化梗顽。”这首诗通过描述韩公成功平定叛乱的情景,表达了王守仁认为战争胜利不仅依赖于武力,更需智慧与策略。
创作背景:在明朝时期,广西地区多处出现民变,需要强有力的官员进行平息。王守仁作为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思想家,被委以重任,前往广西进行镇压。他先后平定了断藤峡瑶民八寨、宁王朱宸濠之乱等重大事件,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
作品特点:王守仁的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体现了他的军事才能,也反映了他对国家大事的深刻思考。整首诗充满了对战争胜利的肯定,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战争手段的认识和反思。王守仁的这种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尤其是在处理冲突和解决争端方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平八寨》不仅是王守仁的军事生涯中的一段重要经历,也是他在政治和军事领域智慧的体现。这首诗不仅展示了王守仁的才华和远见,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