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生何扰扰,衰鬓已萧萧。
偶得《楞严》读,都将世虑消。
水流虚谷静,云度碧天遥。
独坐忘言久,西山对寂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劳生何扰扰,衰鬓已萧萧。
偶得《楞严》读,都将世虑消。
水流虚谷静,云度碧天遥。
独坐忘言久,西山对寂寥。
《暇日读楞严经偶成》是明代诗人王绂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这首诗的作者,王绂,字孟端,号友石生,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后代,生活在明朝永乐年间。他出生于常州府无锡,自幼立志高远,北游逾雁门,后来以中书舍人的身份进入翰林院。王绂擅长书法,自谓书必如古人,庶可名业传后。他的画作同样妙绝一时,尤以山水竹石著称。王绂性格高介绝俗,豪贵往见,常闭门不纳。他的作品和生平都体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