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丹阳道中

行李出门才两日,离情无那便思家。
初从异县登平陆,又下轻舟上小车。
客路晚来投旅店,乡音日复近京华。
不眠苦被诗情恼,吟落寒灯一穗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夜宿丹阳道中》是明代诗人王绂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该文学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王绂,字孟端,号友石生,生于明常州府无锡县。王绂以隐居在九龙山而闻名,亦自号九龙山人。其一生志气高发,曾北游逾雁门,并在永乐年间被举荐入翰林为中书舍人。他不仅善书法,还擅长绘画,山水竹石尤为精妙。
  1. 诗歌原文
    行李出门才两日,离情无那便思家。
    初从异县登平陆,又下轻舟上小车。
    客路晚来投旅店,乡音日复近京华。
    不眠苦被诗情恼,吟落寒灯一穗花。

  2.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王绂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表达,成功地将作者的情感与自然景致融为一体。诗中的“行李出门才两日”和“乡音日复近京华”等句子,既展现了旅途的辛苦,又透露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 语言优美:王绂的诗歌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如“不眠苦被诗情恼,吟落寒灯一穗花”,用词精炼,意境深远。
  • 结构严谨:七言律诗的结构规整,韵律和谐,读来朗朗上口。例如诗中的“夜宿丹阳道中”四句押韵严谨,节奏感强,使得整首诗歌更加悦耳动听。
  1. 历史影响
  • 艺术成就:《夜宿丹阳道中》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不仅展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细腻观察,还体现了他对人生、情感的独特见解。
  • 后世评价:王绂作为明代的文人,其作品在当时受到广泛好评。许多学者对他的诗歌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给予了高度评价。其中不乏对其诗风、技巧及文化意义的赞赏。
  1. 创作背景
  • 时代背景:这首诗作的创作背景是明代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下的一个个体经历。当时社会竞争激烈,文人往往在外漂泊,追求功名。王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了这首诗。
  • 个人经历:王绂本人也有丰富的人生经历。他的足迹遍布江南各地,游历四方,体验了许多人生的酸甜苦辣。这些都深刻地影响了他的创作,使其在诗歌中展现出独特的风格。

除了以上关于《夜宿丹阳道中》的介绍外,下面进一步探讨一些相关联的信息:

  1. 文化价值:该诗作不仅是王绂个人的文学成就,也是明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它的出现丰富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内涵和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艺术启示:王绂的诗歌创作方法给后人提供了宝贵的艺术启示。无论是抒情还是写景,他都力求做到情景交融、形神兼备,这对现代诗人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3. 生活感悟:通过对王绂诗句的深入解读,人们可以领悟到生活的真谛——无论身处何方,心中都应怀揣对家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憧憬。

王绂的《夜宿丹阳道中》不仅是一首表现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明代文学的一个重要代表。它不仅展现了王绂卓越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和社会风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人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精髓和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