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吏部再赴交趾安抚

炎荒万里喜班师,又奉纶音向阙辞。
蛮地既平为郡县,圣心尤欲抚创痍。
山川瘴尽风霆肃,雨露恩深草木滋。
遥想旌旄重到日,姓名先慰远人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陈吏部再赴交趾安抚》是明代王绂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对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深切关怀。下面将简要介绍这首诗的内容、风格以及其文学价值:

  1. 作者简介
  • 王绂,字廷辅,号东原,明代诗人。他的作品以清新脱俗、情感真挚而著称,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
  1. 作品原文
    炎荒万里喜班师,又奉纶音向阙辞。
    蛮地既平为郡县,圣心尤欲抚创痍。
    山川瘴尽风霆肃,雨露恩深草树滋。
    此去路长吾亦老,愿君行矣慎终始。

  2. 内容解析

  • “炎荒万里喜班师”表达了作者对陈吏部成功平定边远地区的喜悦之情。
  • “又奉纶音向阙辞”暗示了陈吏部再次出征的缘由和使命。
  • “蛮地既平为郡县”展现了边疆地区的和平与安定。
  • “圣心尤欲抚创痍”强调了朝廷对边疆创伤的关注与修复的意愿。
  • “山川瘴尽风霆肃,雨露恩深草树滋”描绘了战后的自然景象,草木葱茏,生机勃勃。
  • “此去路长吾亦老,愿君行矣慎终始”表达了对陈吏部一路平安的祝愿,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国家未来的期望。
  1. 艺术特色
  • 该诗采用了传统的七言律诗形式,结构严谨,格律工整。
  • 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情感真挚而深沉。
  • 通过描绘边塞风光和战争之后的宁静景象,展现了作者深刻的爱国情怀和对和平的向往。
  1. 历史背景
  • 这首诗创作于明朝时期,当时国家正面临边疆的战事和民族矛盾。
  • 作为一位诗人,王绂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国家统一的渴望和维护民族团结的决心。

《送陈吏部再赴交趾安抚》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深刻的爱国主义精神。它不仅是王绂个人才华的展示,也是明朝文人关注国家大事、积极参与政治生活的一个缩影。对于研究明代诗歌艺术、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及文化心态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