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泊棹西湖滨,千树万树梅花春。
孤山月照一蓬雪,十里湖光如烂银。
兴豪对客酣清宴,达旦赓吟骋雄健。
灯前索纸呵手题,霜兔鏦锵冰满砚。
年来浪迹随西东,看花多在驱驰中。
纵有香醪对明月,浑无好兴酬春风。
只今书剑来京国,欲访梅花杳难得。
亭馆多栽逞艳姿,山林谁重凌寒色。
春来未几薄雪馀,寒驴偶过西城隅。
疏花寂历三五树,中有一室幽人居。
室中幽人广平后,旅寓看花为花瘦。
窗横古影神愈清,杯吸寒香骨应透。
相逢休言一事无,邻家有酒须剩沽。
趁取楼头未吹角,莫教地上鱼鳞铺。
我因看花狂兴发,花应笑我生华发。
曲逆长贫岂足论,冯唐已老谁能拔。
怜君与我同襟期,看花酌酒情相宜。
百年一任世所弃,寸心独许花相知。
我家君家隔江浙,一水相通吴与越。
此夕何如对榻眠,梦魂还醉西湖月。
过梅花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梅花堂》是明代诗人王绂的作品。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流畅的笔触,展现了西湖梅花的盛况以及作者个人的情感体验。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 作者背景:
- 王绂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画家,他的诗歌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
- 王绂的生平事迹和艺术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作品常常被后世文人墨客所传颂。
- 作品原文:
- “我曾泊棹西湖滨,千树万树梅花春。”
- “孤山月照一蓬雪,十里湖光如烂银。”
- “兴豪对客酣清宴,达旦赓吟骋雄健。”
- “灯前索纸呵手题,霜兔𫓩锵冰满砚。”
- “年来浪迹随西东,看花多在驱驰中。”
- 诗作鉴赏:
- 首联“我曾泊棹西湖滨,千树万树梅花春”描绘了诗人停船时所见的西湖美景,千树万树的梅花盛开,春意盎然。
- “孤山月照一蓬雪,十里湖光如烂银”则通过对月光照射下湖面波光粼粼的描写,增强了画面的美感。
- “兴豪对客酣清宴,达旦赓吟骋雄健。”反映了诗人与友人欢聚一堂,畅谈诗酒的情景,展现了其豪迈的性格和对艺术的热爱。
- “灯前索纸呵手题”表现了诗人夜读时的专注与勤奋,同时也流露出他对自然美的感悟和对艺术创作的执着追求。
- “霜兔𫓩锵冰满砚”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创作时的心境,寒冷的天气和砚台上冰的响声构成了一幅静谧而优美的画面。
- “年来浪迹随西东,看花多在驱驰中”透露出诗人漂泊无定的生活状态以及对美好事物(如梅花)的留恋之情。
《过梅花堂》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对自然美景赞美的作品,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这首诗不仅展示了王绂的艺术才华,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古代文人生活和情感世界的独特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