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炉峰兰若

迢递孤峰里,空门偶独行。
野云随杖屦,古木带檐楹。
月出禅初定,僧闲鸟自鸣。
兴阑归自晚,钟磬有馀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经炉峰兰若》是明代诗人王恭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王恭,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6年),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参与编修《永乐大典》,书成后,授翰林院典籍。不久弃职归乡。
  1. 诗歌原文
  • 迢递孤峰里,空门偶独行。
  • 野云随杖屦,古木带檐楹。
  • 月出禅初定,僧闲鸟自鸣。
  • 兴阑归自晚,钟磬有馀声。
  1. 诗歌鉴赏
  • 王恭的这首诗以其简洁而优美的语言展现了一幅宁静的山林画面。通过“迢递”与“空门”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向往和内心的平静。
  • “野云随杖屦,古木带檐楹。”这两句描绘了一幅闲适的画面,诗人行走于山林之中,享受着自然的宁静。
  • “月出禅初定,僧闲鸟自鸣。”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宁静景象,月亮初升时的静谧与僧人清修的情境相得益彰。
  • “兴阑归自晚,钟磬有馀声。”诗人在傍晚时分结束了一天的修行活动,余音袅袅的钟磬回荡在山谷之中,增添了一丝诗意的氛围。

《经炉峰兰若》不仅是王恭个人艺术成就的体现,也反映了明代文学的一个侧面,其简洁的语言风格和深邃的意境至今仍受到人们的欣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