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递孤峰里,空门偶独行。
野云随杖屦,古木带檐楹。
月出禅初定,僧闲鸟自鸣。
兴阑归自晚,钟磬有馀声。
经炉峰兰若
迢递孤峰里,空门偶独行。
野云随杖屦,古木带檐楹。
月出禅初定,僧闲鸟自鸣。
兴阑归自晚,钟磬有馀声。
注释:
- 迢递孤峰里:遥远的山峰中,形容山峰之遥远和孤寂。
- 空门偶独行:在寺庙内偶尔独自行走,表示诗人的孤独和对佛教的虔诚。
- 野云随杖屦:野云随着杖屦(即手杖)飘动,形容山间云雾缭绕的景象。
- 古木带檐楹:古树围绕在寺庙建筑旁,增添了一份古朴和静谧的气息。
- 月出禅初定:月亮升起时,僧人正在打坐冥想,形容僧人修行时的宁静状态。
- 僧闲鸟自鸣:僧人悠闲自在,鸟儿也在自由地歌唱,描绘了一幅和谐的自然画面。
- 兴阑归自晚:兴致已经消磨殆尽,傍晚时分才回家,表达了诗人的倦意。
- 钟磬有馀声:寺庙中的钟磬声音悠扬不绝,传达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寺庙中游览的情景。首句“迢递孤峰里”描绘了山峰的遥远和孤寂,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接下来三句“空门偶独行”、“野云随杖屦”和“古木带檐楹”进一步展现了山寺的幽静与美丽。特别是“野云随杖屦”一句,将山间的自然景致与诗人的行动相结合,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接着四句“月出禅初定”、“僧闲鸟自鸣”和“兴阑归自晚”则展现了诗人在寺庙中的体验和感受。诗人通过对月亮、僧人和鸟儿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平静与超脱。最后两句“钟磬有馀声”更是点明了整个场景的宁静与和谐,使整首诗显得更加优美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