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惬幽盟,萧萧薜荔情。
天边孤嶂远,鸟外白云横。
野衲闻猿坐,山人伴鹿耕。
看图应不厌,疑是辋川行。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
山水图
山水惬幽盟,萧萧薜荔情。
译文:
山水间的幽静美景让我心旷神怡,薜荔树随风摇曳,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注释:
- 山水惬幽盟:指山水间的幽静美景让人感到心旷神怡。惬,满足、愉快。
- 萧萧薜荔情:薜荔树随风摇曳,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萧萧,形容风声或草木摇动的声音。
赏析:
首句“山水惬幽盟”描绘了诗人对于山水美景的深深喜爱,这里的“山水”不仅指的是实际的山和水,更是一种心灵上的享受和寄托。第二句“萧萧薜荔情”则是通过对薜荔这种植物的形象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细腻感受和内心的情感流露。整首诗通过描绘山水间的幽静之美,以及对植物情感的捕捉,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深远。
接下来的句子:“天边孤嶂远,鸟外白云横。”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眼中的山水之景。这里的“天边孤嶂远”形容远处的山峰孤独而高耸,给人一种空灵、高远的感觉;“鸟外白云横”则形象地描绘了天空中飘浮的白云,仿佛鸟儿在天空之外自由翱翔。这些画面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而优美的山水画卷。
接着:“野衲闻猿坐,山人伴鹿耕。”这两句诗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其中“野衲”可能是一个隐士,他坐在山林之中聆听猿猴的啼叫声;“山人”则是指一位山林中的隐逸者,他陪伴着鹿群在山林间耕作。这些描写不仅展示了自然的美,也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
最后一句“看图应不厌,疑是辋川行。”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背景。这里的“看图”指的是欣赏这幅山水画作,而“疑是辋川行”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幅画作的喜爱以及它可能源自王维的《辋川图》。王维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兼画家,他的《辋川图》以描绘辋川地区的山水风光而著称。因此,这句诗既表明了诗人对这幅画作的喜爱,也暗示了这幅画作与王维的《辋川图》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于山水之美的热爱和向往。同时,它也通过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于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