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石门闻秋风

洞口微钟夕,阴林散夜声。
孤灯残月下,千嶂断猿鸣。
飒沓惊禅定,萧条动客情。
卷帏清不寐,松际月斜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夜宿石门闻秋风》是明代诗人王恭的一首七言绝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凄凉的秋夜画面。以下是这首诗的介绍:

  1. 诗歌原文:洞口微钟夕,阴林散夜声。孤灯残月下,千嶂断猿鸣。飒沓惊禅定,萧条动客情。卷帏清不寐,松际月斜明。
  2. 诗意解读:首句“洞口微钟夕”以傍晚时分洞口传来的钟声起笔,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紧接着“阴林散夜声”,描述了夜晚树林中传来的声响,增添了秋夜的寂静与神秘感。“孤灯残月下,千嶂断猿鸣”,通过孤灯、残月和猿啼声的组合,进一步营造了一个静谧而又有些凄清的秋夜景象。“飒沓惊禅定,萧条动客情”表达了在如此环境中,即使是修行的人也难逃内心的动荡。“卷帏清不寐”,表明诗人因为环境的触动而难以成眠。最后两句“松际月斜明”,则描绘了在月光的照耀下松树边缘的景象,显得格外幽静和美丽。
  3. 诗歌鉴赏: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细描写,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充满禅意的秋夜景象。诗人巧妙地运用了环境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心境,使得整首诗不仅是对秋天景色的刻画,更是一次心灵上的洗礼。
  4. 历史背景:该诗作属于明代文学的范畴,体现了当时文人墨客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同时,它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某些文化特色和思想倾向。
  5. 文学价值:从文学角度来看,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珍珠,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夜宿石门闻秋风》不仅以其精湛的艺术成就赢得了广泛的赞誉,更因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研究中国古代诗歌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这首诗不仅仅是对秋天景象的描绘,更是对生活、自然和人心深层次的思考和表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