屿南宿别贡士林执中

红烛离堂酒半醒,骊歌今夕若为听。
故人好是身随桂,浮客空嗟迹类萍。
花屿晚钟湖上别,凤台春树梦中青。
应知昼绣长林下,白首还来到玉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屿南宿别贡士林执中》是明代诗人王恭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解读:

  1. 创作背景:《屿南宿别贡士林执中》的确切创作背景资料不详,但从诗篇内容来看,可以推测这是一首表达作者离别之情的作品,可能是在某种社交场合下所作。王恭,字安中,是“闽中十子”之一,其诗风与林鸿相近,可见他的诗作风格受到当时文人雅集的影响。

  2. 诗歌原文:《屿南宿别贡士林执中》的原文如下:
    红烛离堂酒半醒,骊歌今夕若为听。
    故人好是身随桂,浮客空嗟迹类萍。
    花屿晚钟湖上别,凤台春树梦中青。
    应知昼绣长林下,白首还来到玉瓶。

  3. 诗歌赏析:《屿南宿别贡士林执中》通过描绘离别的场景和情感,展现了作者对友情、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诗中的“红烛”、“骊歌”、“花屿晚钟”等元素,不仅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也反映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无常命运的感慨。特别是最后两句“应知昼绣长林下,白首还来到玉瓶”,表达了作者对岁月流逝的无奈以及对美好回忆的珍视。

王恭的《屿南宿别贡士林执中》不仅是一首表达离别情绪的古诗,也是一次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探讨。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理解,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中国古代诗词的独特魅力和深邃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