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烛离堂酒半醒,骊歌今夕若为听。
故人好是身随桂,浮客空嗟迹类萍。
花屿晚钟湖上别,凤台春树梦中青。
应知昼绣长林下,白首还来到玉瓶。

屿南宿别贡士林执中

红烛离堂酒半醒,骊歌今夕若为听。

故人好是身随桂,浮客空嗟迹类萍。

花屿晚钟湖上别,凤台春树梦中青。

应知昼绣长林下,白首还来到玉瓶。

注释:

  1. 屿南宿别贡士林执中:在岛南住宿时与贡士林执中告别。
  2. 红烛离堂:红色的烛光离开了宴会的大厅。
  3. 酒半醒:酒喝到一半时,人开始感到清醒。
  4. 骊歌今夕若为听:现在唱的是骊山的送别曲,不知道何时才能听到。
  5. 故人好是身随桂:老朋友总是喜欢追随桂花而去。
  6. 浮客空嗟迹类萍:像漂浮不定的水客一样,徒然叹息着自己的行踪像浮萍一样漂泊不定。
  7. 花屿晚钟湖上别:在花屿上的寺庙里听到了晚上敲响的钟声。
  8. 凤台春树梦中青:梦中看到的是春天的树影。
  9. 应知昼绣长林下:应该知道白天的绣工也长年在树林中工作。
  10. 白首还来到玉瓶:等到头发变白,依然回到这个瓶子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岛上住宿时与贡士林执中告别的情景。首联写宴会结束后,作者在红烛的映照下离开厅堂,酒意未消,心中感慨万千。颔联以“故人”和“浮客”自比,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颈联通过描述在花屿上听到晚钟和在凤台上看到春树的画面,传达出一种宁静、美好的氛围。尾联则用“白首还来到玉瓶”这一形象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经历的感慨和对于未来岁月的期待。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