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相对两忘贫,共忆黄山泪满巾。
高士姓名因有传,中郎书籍与何人。
墨池雨冷苔空积,笔冢秋深草自新。
惆怅一杯何所寄,唯应高谊独悲辛。

【注释】:

玉融潘原润将义葬其师黄山陈平叔一日持广赙集过予愧贫不能助遂赋此以赠之布衣相对两忘贫,共忆黄山泪满巾。

布衣:平民,指诗人自己。相对:相互。两忘:忘却。贫:贫穷。

高士:指高尚的人。因:于是。有传:有名,有记载。中郎:指东汉人蔡邕(yōng),字伯喈,号中郎将。书籍与何人:指《汉书》,是蔡邕所著的。

墨池雨冷苔空积,笔冢秋深草自新。

墨池:指砚台。笔冢:指笔筒,盛放毛笔的地方。

惆怅一杯何所寄,唯应高谊独悲辛。

惆怅:忧伤,怅恨。一杯:泛指酒。所寄:用来寄托哀思的东西。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为陈平叔送葬而写的。诗中对陈平叔的高尚人格和崇高品德作了高度赞扬,表达了诗人对他的无限敬仰之情。

首联“布衣相对两忘贫,共忆黄山泪满巾。”诗人首先描写了与陈平叔相会的情形。当时,两人都是布衣之士,地位平等,彼此之间毫无隔阂。他们相聚一堂,共同回忆着在黄山的那段生活,不禁感慨万千,热泪盈眶。这两句话既点明了陈平叔的身份,又描绘了他的形象,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他的品格魅力。

颔联“高士姓名因有传,中郎书籍与谁分?”诗人进一步赞美了陈平叔的高尚品质和杰出成就。他不仅有着高尚的品德,还留下了许多值得后人传颂的故事。这些故事被载入史册,流传千古,让后世子孙无不为之赞叹不已。然而,面对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诗人却感到无比痛心。因为他深知,这些宝贵的遗产是无法再与别人分享的。因此,他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中郎书籍与谁分?”这句诗表达了他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担忧,也反映了他对陈平叔深深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颈联“墨池雨冷苔空积,笔冢秋深草自新。”这是对陈平叔一生的总结性描述。墨池和笔冢是他在书房里经常使用的物品。墨池里的墨水已经干涸,而笔冢中的毛笔也已经腐烂。这些看似无用的东西,却在陈平叔的笔下焕发出了新的生机。这两句诗既描绘了陈平叔勤学不辍、刻苦钻研的精神风貌,也表达了他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传承。

尾联“惆怅一杯何所寄,唯应高谊独悲辛。”这是诗人对陈平叔的最后祝福。虽然他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的事迹和精神仍然值得人们永远怀念和学习。诗人希望陈平叔的高尚品行能够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去追求真理、勇攀高峰。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诗人对陈平叔的崇敬之情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之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