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林思隐之金陵

布衣何事欲朝天,螺渚霜空见发船。
闽树晓关分楚泽,越城寒火接吴烟。
白门酒熟谁同醉,华馆灯孤笑独眠。
阙下名公多旧识,莫令归兴后春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林思隐之金陵》是诗人王恭创作的一首诗,展现了诗人对好友的深厚情谊和对其归隐生活的祝福。以下是对该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王恭,字安中,号皆山樵者,长乐(今属福建)人。他是“闽中十子”之一,诗风与林鸿相近,著有《白云樵唱集》《草泽狂歌》。永乐四年(1406年),他以儒士身份被荐为翰林待诏,参与编修《永乐大典》,但之后弃职归乡。
  2. 诗歌原文
    布衣何事欲朝天,螺渚霜空见发船。
    闽树晓关分楚泽,越城寒火接吴烟。
    白门酒熟谁同醉,华馆灯孤笑独眠。
    阙下名公多旧识,莫令归兴后春前。
  • 首句:王恭在诗中表达了一种向往高远、追求理想的心态,”布衣何事欲朝天”暗示了虽然自己身着布衣,但心中有着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 次句:描述了友人即将启程的场景,”螺渚霜空见发船”描绘了一幅霜气蒙蒙、船只即将启航的画面,增添了一份别离的哀愁。
  • 第三句:通过”闽树晓关分楚泽”和”越城寒火接吴烟”两句,诗人巧妙地利用地理位置的描述,将友人即将离开的地点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既展现了地域特色,又渲染了一种离别的氛围。
  • 第四句:”白门酒熟谁同醉,华馆灯孤笑独眠”两句则转向了诗人自身,表达了对友人离去后的寂寥和感伤,同时也透露出对自己未来生活的一种期待或无奈。
  • 最后一句:通过对”阙下名公多旧识”和”莫令归兴后春前”的描写,诗人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也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期望,希望友人能够早日实现自己的理想,同时也提醒自己要珍惜当下的时光。
  1. 诗歌鉴赏:这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通过生动的自然景物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展望。同时,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既有壮阔的自然景观,也有深沉的人文情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深度。

《送林思隐之金陵》不仅是一首表达友情的诗歌,更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值得读者细细品味和深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