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傍柳

袅袅官亭黄柳枝,乳莺啼断绿杨丝。
影留年少看花骑,色借邻姬卖酒旗。
闺里岂堪窗外见,天涯谁忍笛中吹。
托根不合临长道,空与行人赠别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路傍柳》是王恭创作的一首诗,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以下是对该诗的介绍:

  1. 作者信息
  • 王恭,字安中,长乐(今属福建)人,自称皆山樵者。他是一位隐士诗人,曾参与编修《永乐大典》,并因此获得翰林院典籍的职位。
  • 王恭的诗歌与林鸿相近,他的诗风受到“闽中十子”之一的林鸿的影响。他的其他作品包括《白云樵唱集》《草泽狂歌》等。
  1. 诗歌原文
  • 袅袅官亭黄柳枝,乳莺啼断绿杨丝。影留年少看花骑,色借邻姬卖酒旗。闺里岂堪窗外见,天涯谁忍笛中吹。托根不合临长道,空与行人赠别离。
  1. 诗歌内容解析
  • “袅袅官亭黄柳枝”描绘了柳树枝条的形态,给人以柔美的感觉。
  • “乳莺啼断绿杨丝”则通过鸟鸣声和柳叶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生机盎然的氛围。
  • “影留年少看花骑”暗示了观花的人的青春与活力。
  • “色借邻姬卖酒旗”则展示了市集的繁华和人间烟火气。
  • “闺里岂堪窗外见”表达了对私密空间的珍视。
  • “天涯谁忍笛中吹”反映了对远方亲人思念的情感。
  • “托根不合临长道”可能寓意着诗人不愿被世俗所累,追求精神上的自由。
  • “空与行人赠别离”则是对离别之情的无奈抒发。
  1. 主题思想
  • 该诗的主题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于个人情感世界的反映。《路傍柳》不仅仅是对柳树美丽形态的描绘,更是对生活细节的深情关注。
  • 诗歌中的自然意象如柳树、桃花等,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通过对这些元素的描写,诗人传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期望。
  1. 文学价值
  • 《路傍柳》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占有一席之地。其语言精炼,意境深远,是研究古代文人生活和情感世界的重要文献资料。
  • 该诗的艺术魅力在于它如何将自然景物与人的内心世界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诗人通过对景抒情,不仅展现了自己的审美情趣,也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1. 历史影响
  • 《路傍柳》作为王恭的代表作品之一,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许多后来的诗人在创作时会借鉴王恭的诗歌风格和表现手法。
  • 在文学史上,《路傍柳》的地位不可小觑。它是研究宋代诗歌发展及其与文人生活紧密联系的宝贵资料。

《路傍柳》不仅是王恭个人艺术风格的体现,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追求,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中华诗词的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