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归沙堤

十里黄沙海上头,数株榕叶半沧洲。
西风禾黍平侵户,落日云山远带楼。
雁影萧萧孤笛暮,砧声杳杳几家秋。
候门稚子牵衣笑,不省微霜著敝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暮归沙堤》是明代诗人王恭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王恭(1343-?),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长乐(今属福建)人。他是一位隐士,家贫,年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关于王恭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有以下几点值得介绍:

  1. 作者简介:王恭是“闽中十子”之一,其诗风与林鸿相近。王恭擅长诗文,曾参与编修《永乐大典》,后弃职归乡,过着隐居生活。他的诗作风格清新,与当时的文人雅士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2. 作品原文:《暮归沙堤》的原文如下:十里黄沙海上头,数株榕叶半沧洲。西风禾黍平侵户,落日云山远带楼。雁影萧萧孤笛暮,砧声杳杳几家秋。候门稚子牵衣笑,不省微霜著敝裘。

  3. 艺术特色:王恭在《暮归沙堤》中巧妙地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前四句写景,营造出凄凉的氛围,衬托出诗人的悲哀感;后四句转入抒情,描写羁旅生活的寂寞与无聊。这种表现手法使诗歌情感更加丰富,也体现了杜甫在诗艺上追求的一种理想状态。

王恭的《暮归沙堤》不仅是明代诗歌的代表作品之一,更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其深邃的情感、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独特魅力。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情感和文化素养,从而更深刻地领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