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黄沙海上头,数株榕叶半沧洲。
西风禾黍平侵户,落日云山远带楼。
雁影萧萧孤笛暮,砧声杳杳几家秋。
候门稚子牵衣笑,不省微霜著敝裘。

暮归沙堤

十里黄沙海上头,数株榕叶半沧洲。

西风禾黍平侵户,落日云山远带楼。

雁影萧萧孤笛暮,砧声杳杳几家秋。

候门稚子牵衣笑,不省微霜著敝裘。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傍晚时分归家的情景,以及他感受到的孤独和冷寂。以下是逐句的详细解释和赏析:

首句“十里黄沙海上头,数株榕叶半沧洲。”描绘了一幅广阔的海上景象,十里黄沙如同海洋般辽阔。诗人站在这片黄沙之上,感受着海风吹拂。同时,他注意到了几棵榕树,它们的叶子被风吹得半干不湿,仿佛是沧海中的一叶扁舟。这里通过黄沙、榕树等元素,展现了诗人对大海的敬畏和对自然的感慨。

次句“西风禾黍平侵户,落日云山远带楼。”进一步描绘了傍晚时分的景象。西风吹拂着禾黍作物,它们的影子平铺在窗户上,仿佛侵入了屋内。而远处的落日映照在云山之上,与高楼相映成趣。这里通过禾黍、云山等元素,展现了傍晚时分的自然景色。

第三句“雁影萧萧孤笛暮,砧声杳杳几家秋。”描述了傍晚时分的情景。大雁的身影显得孤单而又凄凉,它们似乎在吹奏着萧瑟的笛声。而远处传来的砧声,则给人一种深秋的氛围。这里通过雁影、砧声等元素,展现了秋天的气息。

第四句“候门稚子牵衣笑,不省微霜著敝裘。”描绘了一位小童牵着母亲的衣角笑嘻嘻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外面的寒气已经渗透进了他们的衣裳。这里通过稚子、敝裘等元素,展示了小童的无知和家庭的温暖。

最后一句“不省微霜著敝裘。”表达了诗人对于小童的担忧和关爱。他担心小童因为穿着破旧的衣物而受到寒冷的侵袭。然而,他也为小童感到高兴,因为他们能够享受到家庭温暖的关怀。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既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也感受到了人生的冷暖和孤独。这些情感在他的诗句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让人感受到了他内心世界的复杂和丰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