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客夜

官槐夹道暮鸦鸣,匹马那堪客帝京。
红烛夜窗千里梦,青山明月异乡情。
白门寺里霜钟断,金水桥头晓漏清。
陌上相逢空借问,几人争识马周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金陵客夜》是明代诗人王恭创作的一首诗,通过描绘作者在京城的所见所闻,展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下面将简要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

  1. 作者简介
  • 王恭,明代诗人,其诗作多反映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观察与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 诗句解析
  • 官槐夹道暮鸦鸣:描述了京城街道两旁高大的槐树间偶尔传来的乌鸦叫声,给人一种宁静而孤独的感觉。
  • 匹马那堪客帝京:表示独自一人骑马行走在京城中,感到无比孤独。
  • 红烛夜窗千里梦:夜晚,独自坐在窗前,蜡烛的微光下,思绪飘向远方,仿佛身处千里之外。
  • 青山明月异乡情:月光下的青翠山峦和明月,唤起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 白门寺里霜钟断:寺庙中的钟声在寒霜中断裂,增添了一丝凄凉之感。
  • 金水桥头晓漏清:清晨,在金水桥上听到清脆的报时声,提醒自己已是新的一天。
  • 陌上相逢空借问,几人争识马周名:在街头偶遇陌生人,只能简单地询问对方是否认识“马周”这个名字,反映出作者对身份的困惑或寻求认同的焦虑。
  1. 文学赏析
  • 此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一个远离家乡、身在繁华都市的游子的内心世界。
  • 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过去生活的怀念。
  • 诗的结构紧凑,情感表达真挚而深沉,是明代诗歌的佳作之一。
  1. 历史背景
  • 这首诗创作于明朝时期,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为王恭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 作为一位有影响力的诗人,王恭的诗作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文化价值
  • 《金陵客夜》不仅是一首抒情诗,也是研究明代文人生活状态和社会风貌的重要文献。
  • 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精神世界。

《金陵客夜》是明代诗人王恭的一首经典之作,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情趣,也能够从中汲取到面对困境时的坚持和勇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