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堂红烛吐烟清,钟漏微微出县城。
赏地不堪人又别,离筵莫厌酒频倾。
星河卷慢浮霜影,砧杵谁家起夜声。
明发空江分手去,片帆天外挂离情。
霜后燕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霜后燕别》是一首由明代诗人王恭创作的七言绝句,表达了离别的哀愁和对友人的不舍之情。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对这首诗进行介绍:
作者简介:诗作者王恭,字安中,号皆山樵者,长乐(今属福建)人,是“闽中十子”之一,与林鸿诗风相近,著有《白云樵唱集》《草泽狂歌》。他长期隐居七岩山,永乐四年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参与编修《永乐大典》,后因书成授任翰林院典籍。不久便弃职归乡。
诗歌原文:《霜后燕别》的原文如下:
小堂红烛吐烟清,钟漏微微出县城。 赏地不堪人又别,离筵莫厌酒频倾。
星河卷慢浮霜影,砧杵谁家起夜声。 明发空江分手去,片帆天外挂离情。诗歌鉴赏:该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通过描绘一幅宁静而又稍带忧郁的画面,传达了离别时的哀愁和不舍。首句“小堂红烛吐烟清”,勾勒出了一幅夜晚温馨的场景,但随后转折到“钟漏微微出县城”,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即将到来的分离。接下来的诗句,如“赏地不堪人又别,离筵莫厌酒频倾”和“星河卷慢浮霜影,砧杵谁家起夜声”,都体现了诗人对于离别场景的细致描画,以及对友情的深切感慨。最后一句“明发空江分手去,片帆天外挂离情”,则以景结情,展现了一幅别离的画面,让人回味无穷。
《霜后燕别》不仅是王恭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明代文人在特定历史时期对友情、离别和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诗歌的魅力,也可以从中体会到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