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城秋晚

西风一雁海城头,羌笛声中水乱流。
枫叶萧萧山月下,戍楼残火几家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海城秋晚》是明朝诗人王恭创作的一首描绘海城秋晚凄美景象的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品原文:西风一雁海城头,羌笛声中水乱流。枫叶萧萧山月下,戍楼残火几家秋。

  2. 作者简介:王恭,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长乐(今属福建)人。王恭长期隐居于七岩,其诗歌创作多反映隐逸生活与自然景观。

  3. 作品赏析:《海城秋晚》以“西风”点明季节为秋,以“一夜”强调时间之长,暗示秋风的持续吹拂。首句“西风一雁海城头”便勾勒出海城的秋日晨景,雁群在西风中飞行,象征着秋天的到来。紧接着,“羌笛声中水乱流”描写了羌笛声中水面泛起的涟漪,增添了一丝凄凉和哀愁的气息。“枫叶萧萧山月下”则通过枫叶的萧瑟声音和山月下的景色,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最后一句“戍楼残火几家秋”描绘了戍楼中残留的火光与秋天的夜晚相结合的场景,传达了一种孤独与寂寥的感觉。

  4. 背景与影响:王恭作为明朝的一位诗人,他的诗歌反映了当时文人的隐逸生活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感悟。《海城秋晚》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生活环境有关,他选择在这样的季节里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哲思的一种抒发。

《海城秋晚》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代表了明朝时期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和文人对自然美的独特感受。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如何通过文字来表达他们的情感和审美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