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城闻雁

海国凉秋白雁声,行人一骑发边城。
故乡闻此肠堪断,况复今朝在客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城闻雁》是清代诗人黄景仁所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黄景仁(1749年—1783年),字仲则,号鹿床、仙遗,江苏苏州人,清代诗人。他一生仕途坎坷,多次科举未中,曾游历多地,后客居南京。他的诗作风格清丽,感情真挚,尤以五言近体见长。
  2. 作品原文: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城感物华。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和霜欲起千村杵,带月如听绝漠笳。我行古道今人稀,何处寻思旧梦家。
  3. 诗意解析:诗的开头“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城感物华。”描绘了一个秋日景象,山明水清,落日余晖映照在平静的水面上,显得格外明净。然而这宁静的美景却无法驱散内心的孤独与寂寥,因为秋天的城郭显得格外空旷,万物开始凋零,一切都充满了哀愁。
    “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表达了诗人独自登上高楼时的心情,他沉默无语地凝望着远方,突然听到远处传来的孤雁叫声,引发了他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和霜欲起千村杵,带月如听绝漠笳。”描述了夜晚的景象,寒霜降临,农妇们正准备起床劳作,而月光下似乎可以听到遥远的胡笳声,让人感受到边塞的苍凉之美。
    最后两句“我行古道今人稀,何处寻思旧梦家”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岁月的回忆以及对于过去生活的怀念。他走在曾经熟悉的古道上,周围已经变得无人,他不知道该往哪里去寻找那些旧日的梦想和回忆。
  4.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黄景仁客居南京时所作,当时他身处异乡,面对壮丽的自然景色却感到孤独和失落,这种情绪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5. 艺术特点: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是情景交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独特感受和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同时,诗歌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6. 文化影响:黄景仁的这首《秋城闻雁》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成为了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经典之作。它被许多学者和文学爱好者广泛传颂和研究,成为研究清代诗歌的重要文献。

《秋城闻雁》是黄景仁的一首诗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的孤独与思念之情。这首诗不仅是黄景仁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清代诗歌艺术的代表之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