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沾一饭尚知酬,义重纲常岂负刘。
惆怅淮阴何事业,断烟寒草不胜愁。
韩信报金漂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韩信报金漂母》并非是文学作品,而是明代诗人王恭的一首诗。这首诗收录在王恭的《白云樵唱集》中,展现了韩信对漂母恩惠的感激之情。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作者简介:王恭,字安中,长乐(今属福建)人,自号皆山樵者。永乐四年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参与编修《永乐大典》,后弃职归乡。他的诗风与林鸿相近,著有《白云樵唱集》《草泽狂歌》等作品。
诗歌原文:《韩信报金漂母》原文如下:
恩沾一饭尚知酬,义重纲常岂负刘。
惆怅淮阴何事业,断烟寒草不胜愁。诗歌赏析:王恭通过对韩信和漂母之间故事的描绘,表达了韩信对恩人的深切感激之情。韩信虽然功高震主,但并未忘记曾经受恩于一位普通妇人——漂母。诗中的“恩沾一饭”和“义重纲常”,反映了韩信对于道德规范的坚守和对恩情的尊重。然而,他的命运却多舛,最终未能成就大事,只能感叹“断烟寒草不胜愁”。这既展示了韩信的英雄本色,也反映了他对过去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王恭通过这首诗,不仅赞美了韩信的品质,也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无常和世态炎凉的感慨。
作品意义:这首诗不仅仅是对历史人物韩信的歌颂,更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弘扬。它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恩情,不忘过去的贡献,同时也启示人们在面对挫折和困境时,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文化影响:尽管《韩信报金漂母》不是一篇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但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王恭的创作体现了明代文学的特色,也为后人研究当时的文化背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韩信报金漂母》是王恭创作的一首反映历史英雄与普通人之间的情感纽带的古诗。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了解到历史人物韩信的故事,还可以深刻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和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