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沾一饭尚知酬,义重纲常岂负刘。
惆怅淮阴何事业,断烟寒草不胜愁。
【注释】
韩信报金漂母:韩信曾经受到漂母的养育,所以后来报答了她。恩沾一饭:恩情深重,即使是一顿饭也不忘回报。义重纲常:道义重大,纲常严明。刘:指刘邦,汉高祖。惆怅淮阴何事业:遗憾于韩信的事业。断烟寒草不胜愁:形容凄凉的景象令人愁思无限。
【译文】
韩信曾受漂母一饭之食而不忘感恩,他重义轻利、忠君爱主的精神与“纲常”相吻合。可惜的是,韩信没有建立像汉高祖那样的丰功伟绩,而是被吕后设计谋害了。面对淮阴侯韩信的遗事,让人不胜感慨和悲伤。
【赏析】
此诗为题咏韩信之事,表达了诗人对韩信知恩图报、忠诚耿直的赞颂以及对韩信悲剧命运的惋惜。全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自然,富有感染力,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首联写韩信知恩图报。“恩沾一饭尚知酬”,意谓韩信在受漂母哺育之恩后,仍不忘报答,可见其知恩图报的品质;而“义重纲常岂负刘”,则表明韩信所奉行的义举,与封建社会的纲常伦理是吻合的。“岂负刘”,既指韩信忠于汉室,又暗示他对汉室有功。“义重纲常”四字点明了韩信为人处世的道德准则,即以义为本,恪守纲常。“纲常”一词,本是儒家提倡的封建道德规范,这里却暗含着作者对韩信的肯定和赞扬之情,因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韩信能够坚持这种道德规范,实属难得。
颔联写韩信无建树之业,终被吕后所杀。“惆怅淮阴何事业”,叹息韩信未能建树一番大业;“断烟寒草不胜愁”,描绘出一幅萧条凄冷的画面。这里的“惆怅”两字,既是诗人对韩信的同情,也是对现实政治的一种感叹。诗人通过这一联表达自己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即不仅要有才能,更要有建树和成就。而韩信虽有才能,却没有建立过像汉高祖那样的丰功伟绩,最终却落得个身遭毒手的结局。这不禁使读者感到悲哀和惋惜。
尾联抒发对韩信遭遇的哀怜之情。“断烟寒草不胜愁”,既是对韩信悲惨结局的描绘,也是诗人对韩信遭遇的感喟和悲叹。这里的“惆怅”、“断烟”、“寒草”、“不胜愁”四个词语,将诗人对韩信的哀怜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两句,更是以景抒情,通过对淮阴侯韩信遗事后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韩信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他不幸遭遇的惋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