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景时云山图

鹫岭积蒙茸,连山翠几重。
险疑金粟洞,高讶玉华峰。
溪迥云藏屋,林深雨翳钟。
客帆秋外小,仙佩鸟边逢。
梦绕三花树,歌残五粒松。
考槃多在涧,惆怅独迷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林景时云山图》是明代诗人王恭的一首七言绝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自然景观。《林景时云山图》不仅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意境著称,还因其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而成为研究中国古代山水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创作背景来看,王恭是“闽中十子”之一,与林鸿相近,他以隐居山林为志趣。《林景时云山图》便是其隐逸生活的产物,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作者在大自然中的感悟和心境。诗中既有对自然的细腻描绘,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入反思,体现了作者追求心灵自由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活理想。王恭选择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见解,显示了他在文学领域的造诣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从艺术特点来看,《林景时云山图》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王恭运用了典型的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叠字、排比等,使得画面栩栩如生,情感饱满。特别是诗中的“梦绕三花树,歌残五粒松”,不仅形象地描绘了自然景象,也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归隐自然的愿望。这种艺术表现方式,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诗意盎然的画卷之中,感受着王恭笔下的自然之美和他内心的孤独与执着。

从文化意义来看,《林景时云山图》不仅是王恭个人的文学创作,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体现了中国文人对于自然美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古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背景下,阅读这样一首诗不仅能让人放松心情,更能激发人们对于自然美和精神境界的探索,促进心灵的净化和提升。

《林景时云山图》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它是中华文化的一份珍贵遗产,是古代文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的真实写照。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王恭卓越的文学才华,还可以进一步理解和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