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孝怡偲堂

伯仲我同气,结交我同门。
恳恳互规谏,夸毗奚足云。
常怀连枝爱,岂必篪与埙。
所亲谅已笃,疏者情亦敦。
若人尚古道,堂构依山樊。
庭闲水木秀,清晖蔼前轩。
谷鸟时一鸣,深池芳草繁。
伊彼伐木咏,感兹棠棣篇。
于焉见高义,薄俗难具论。
怀哉鲁中叟,千载垂嘉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陈思孝怡偲堂》是明代诗人王恭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诗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社会道德规范的倡导。以下是这首诗的分析:

  1. 诗歌背景
  • 王恭,字安中,闽县(今福建福州)人。他是“闽中十百子”之一,成祖初以儒士荐修《永乐大典》,未几弃职归田。
  •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道德修养和友情的重视。
  1. 诗歌内容
  • 诗中“伯仲我同气,结交我同门”,表达了作者与朋友之间的深厚关系。
  • “恳恳互规谏,夸毗奚足云。”则展现了朋友间互相规劝、批评的品质。
  • “所亲谅已笃,疏者情亦敦。”反映了作者对于真挚友谊的珍视。
  • “若人尚古道,堂构依山樊”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道德风范的追求。
  • “庭閒水木秀,清晖蔼前轩。”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象,体现了诗人对于和谐生活的追求。
  • “谷鸟时一鸣,深池芳草繁。”则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也寓意着生活的平静与美好。
  1. 艺术特色
  • 诗歌采用了传统的五言绝句形式,语言简练,意象鲜明。
  •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审美追求。
  • 诗中的对仗工整,韵律和谐,体现了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
  1. 思想内涵
  • 这首诗反映了明代文人对于友情和道德规范的重视,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 它体现了儒家思想的精髓,强调个人修养与社会和谐的关系。
  • 通过对友人之间的相互规劝和对道德风貌的追求,表达了作者对于理想社会的向往。
  1. 历史评价
  • 虽然关于《陈思孝怡偲堂》的直接评价资料较少,但作为王恭的作品,它无疑展示了明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 这首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为后人提供了研究明代文人思想和文学风格的重要资料。

《陈思孝怡偲堂》不仅是王恭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明代文化背景下的一种社会风貌的反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深入了解明朝文人的精神世界和价值取向,以及他们如何将个人情感与社会责任相结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