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仲我同气,结交我同门。
恳恳互规谏,夸毗奚足云。
常怀连枝爱,岂必篪与埙。
所亲谅已笃,疏者情亦敦。
若人尚古道,堂构依山樊。
庭闲水木秀,清晖蔼前轩。
谷鸟时一鸣,深池芳草繁。
伊彼伐木咏,感兹棠棣篇。
于焉见高义,薄俗难具论。
怀哉鲁中叟,千载垂嘉言。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全诗如下:

陈思孝怡偲堂
伯仲我同气,结交我同门。
恳恳互规谏,夸毗奚足云。
常怀连枝爱,岂必篪与埙。
所亲谅已笃,疏者情亦敦。
若人尚古道,堂构依山樊。
庭闲水木秀,清晖蔼前轩。
谷鸟时一鸣,深池芳草繁。
伊彼伐木咏,感兹棠棣篇。
于焉见高义,薄俗难具论。
怀哉鲁中叟,千载垂嘉言。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陈思孝怡偲堂

  • 陈思孝怡偲堂:这是一句自创的名字(可能是诗人自己的号或者别称),用于表达自己对道德和礼仪的重视。”陈思”可能指代诗人的思考或学问;”孝”和”怡偲”则表达了诗人对孝顺和谦虚的品质的追求。

2. 伯仲我同气,结交我同门

  • 伯仲我同气,结交我同门:这句话表达了诗人与志同道合的人有着共同的气质和志向,愿意与之建立深厚的友谊。这里的“伯仲”指的是兄弟,而“同气”则暗示着他们之间有着相似的气质和性格。

3. 恳恳互规谏,夸毗奚足云

  • 恳恳互规谏,夸毗奚足云:诗人在这里强调了互相规劝的重要性。他鼓励人们之间要坦诚相待,互相提出批评和建议,以促进彼此的成长和进步。这里的“夸毗”可能是指互相表扬、赞美对方的优点,但并不以此为满足。

4. 常怀连枝爱,岂必篪与埙

  • 常怀连枝爱,岂必篪与埙: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即友情和亲情都源于内心的相互关爱,而不是依赖于外在的形式或工具。这里的“连枝”比喻为树枝相连,象征亲密无间的友谊;而“篪与埙”则是指古代的两种乐器,用来比喻和谐的人际关系。

5. 所亲谅已笃,疏者情亦敦

  • 所亲谅已笃,疏者情亦敦: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真诚的友情对于维系关系的重要性。即使有些人因为种种原因而疏远了我们,但我们仍然可以保持真挚的情感,用心去维护这段友情。这里的“疏者”可能是指那些与我们关系较为疏远的人;而“情亦敦”则表示我们的情谊深厚,不会因为距离而淡化。

6. 若人尚古道,堂构依山樊

  • 若人尚古道,堂构依山樊: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一个观点,即我们应该追求古人的道德品质,并以自然为依托来构建我们的居所。这里的“古道”可能是指传统的道德观念;而“堂构依山樊”则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居所依傍着青山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向往。

7. 庭闲水木秀,清晖蔼前轩

  • 庭闲水木秀,清晖蔼前轩: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优雅的庭院景象。在庭院中,水木相映成趣,显得格外秀美;而前轩被清澈的阳光所笼罩,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这里的“闲庭”可能指的是宽敞明亮的庭院;而“水木”则是指庭院中的花草树木。

8. 谷鸟时一鸣,深池芳草繁

  • 谷鸟时一鸣,深池芳草繁:诗人在这里描绘了一幅鸟儿在山谷中鸣叫,池塘边长满了茂盛的芳草的景象。这些自然景物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画卷,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宁静。这里的“谷鸟时一鸣”可能指的是山谷中鸟儿的鸣叫声;而“深池芳草繁”则形容了池塘里的芳草茂密且繁多。

9. 伊彼伐木咏,感兹棠棣篇

  • 伊彼伐木咏,感兹棠棣篇:这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他看到了人们在砍伐树木的场景,并感叹这种破坏行为与《棠棣》这篇作品所传达的美德之间的矛盾。这里的“伊彼”可能指的是砍伐树木的人;而“感兹棠棣篇”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行为的不满和感慨。

10. 于焉见高义,薄俗难具论

  • 于焉见高义,薄俗难具论: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高尚品德的追求和对世俗风气的批判。他认为只有真正具备高尚品德的人才能展现出真正的高义;而对于那些只追求物质享受、缺乏道德修养的人,是很难用言语来描述他们的行为和思想的。这里的“高义”可能指的是高尚的品德或道德;而“薄俗难具论”则强调了诗人对于世俗风气的不屑和鄙视。

11. 怀哉鲁中叟,千载垂嘉言

  • 怀哉鲁中叟,千载垂嘉言: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他怀念那位生活在山东地区的老者,并认为他的言行将会被后人铭记和传颂。这里的“鲁中叟”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或智者;而“千载垂嘉言”则意味着这位老者的智慧将跨越千年时光而被世人所珍视和传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