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苎篇

鸣机声里花如霰,白日帘前那忍见。
娇容无力十指纤,几日才成一匹练。
年年输税入官家,姑老儿雏空叹嗟。
夫婿宦游行不归,妾身长著嫁时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织苎篇》是王恭创作的一首诗,通过描写织苎女工的辛勤劳作和生活困境,表达了对劳动人民苦难生活的同情以及对统治者压榨劳动人民的愤慨。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部作品:

  1. 作者介绍:《织苎篇》的作者是王恭,字安中,是福建闽县人,属于“闽中十百子”之一。成祖初年,以儒士身份被荐修《永乐大典》,后因故辞官归隐。他的文学作品还包括《白云樵唱集》四卷,其中《织苎篇》可能是其中的一篇。

  2. 诗的内容:《织苎篇》描述了一名织苎女工的艰辛生活。她每日辛勤劳作,才完成一匹练布。然而,每年需向国家交纳税赋,这使得她的生活更加艰难。她的丈夫长期在外游历不归,她只能穿着嫁时的衣服,面对空巢的现实而感到无奈。

  3. 艺术特色:《织苎篇》采用了简洁明快的语言,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主题表达,展示了劳动人民在封建社会中所承受的沉重压力。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对普通劳动者的深切同情,也揭露了当时社会对劳动者的剥削与压迫,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4. 历史背景:《织苎篇》的创作时间难以确定,但可以推测是在明朝时期。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封建社会的晚期,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许多诗人开始关注底层民众的生活状况,希望通过诗歌来反映社会现实。王恭作为一位文人,其作品很可能受到了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

  5. 与其他作品的关系:《织苎篇》虽然独立成章,但它与白居易的《缭绫》、元稹的《织妇词》等作品在主题上有一定的共通之处,都是通过描写劳动人民的生活困苦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劳动者的同情。这些作品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中关于劳动人民苦难生活的重要篇章。

《织苎篇》不仅是王恭的一首著名诗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社会的历史背景、阶级矛盾以及文人的社会责任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