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自牧时客林王生别馆

芙蓉秋水漫鱼矶,白石苍苔静掩扉。
南国怀人成久别,茂陵多病有谁依。
花飞别涧空流水,客去高斋对落晖。
料得只应贤地主,相看未讶故人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自牧时客林王生别馆》是明代诗人王称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怀念,同时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特点。

王称,作为《虚舟集》中的作品,其诗歌创作背景和时代意义值得深入探讨。明末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文人士大夫普遍感受到一种难以言说的焦虑与苦闷。在这种背景下,王称的《寄自牧时客林王生别馆》流露出了一种深深的怀古之情和对现实的不满。诗中“南国怀人成久别,茂陵多病有谁依”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自身健康状况的担忧。这种情感的表达,不仅反映了个人的内心世界,也折射出那个时代文人群体的共同心境。

在艺术手法上,王称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隐喻,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芙蓉秋水、白石苍苔等自然意象,以及花飞别涧、客去高斋等画面,不仅增添了诗歌的视觉美感,更赋予了诗歌以深刻的哲理内涵。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王称巧妙地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其中,使读者能够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体会到作者的情感波动和思想深度。

《寄自牧时客林王生别馆》不仅是王称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明代文化风貌的一个缩影。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价值观念及审美情趣。在那个时代,文人不仅关注文学创作,还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他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责任感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当时的文化发展。

《寄自牧时客林王生别馆》不仅因其优美的诗歌本身而备受推崇,更因其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时代背景而被赋予更多的研究价值。对于喜爱古典文学的读者来说,这首诗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研究和欣赏对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