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朔日起觉寒甚

谁道炎荒暑气蒸,重阳未到早寒生。
也知天运随皇运,顿觉南行似北行。
季子貂裘犹未理,楚人骚佩暂辞荣。
晚来笳鼓城头急,只有归心对月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九月朔日起觉寒甚》并非出自明代王称之手,而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著名诗作。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所作,全名为《至德二载九月九日忆山东好友》。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九月朔日起觉寒甚》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后世尊称为杜工部、杜少陵等,被尊为“诗圣”。杜甫生活在唐玄宗至代宗初年,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其作品广泛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真实面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被誉为“诗史”。他的诗歌风格沉郁顿挫,充满忧国忧民的情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2. 诗词原文
    谁道炎荒暑气蒸,重阳未到早寒生。
    也知天运随皇运,顿觉南行似北行。
    季子貂裘犹未理,楚人骚佩暂辞荣。
    晚来笳鼓城头急,祗有归心对月明。
  3. 诗词解析: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乱时期的自然景象和社会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关注和忧虑。首句“谁道炎荒暑气蒸,重阳未到早寒生”展现了诗人对时局的深切感受,即使身处炎热的夏季,也感受到了寒冷的气息。次句“也知天运随皇运,顿觉南行似北行”则揭示了战乱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使得原本向南迁徙的人群感到迷茫和困惑。第三句“季子貂裘犹未理,楚人骚佩暂辞荣”进一步描绘了战争背景下人们生计艰难的情况,即使是贵族阶层也无法摆脱困境。最后两句“晚来笳鼓城头急,祗有归心对月明”则是诗人内心的抒发,尽管外在环境紧张,但他仍怀揣着归乡的愿望和对和平的期盼。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唐代社会动荡不安的现状和人民的苦难生活。

《九月朔日起觉寒甚》虽然并非杜甫的作品,但它仍然展示了唐代诗人对于时代变迁的深刻洞察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理解,可以更全面地把握唐代诗歌的艺术成就和文化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