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至石潭遇孤鹤怀仙

洞口拾瑶草,石流正淙淙。
寻源信轻策,一径披鸿蒙。
攀缘杂花岛,乱聒松桂风。
石床留片云,玉镜莓苔空。
少焉群壑静,落景明西峰。
独鹤何处来,舞影寒潭中。
因之想长驭,乘化入无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晚至石潭遇孤鹤怀仙》是明代诗人王称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王称作为明代的著名诗人,其诗歌作品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文学才华,也代表了当时文人对自然景观的独到理解和感悟。以下是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王称,字子正,号东山,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生平与创作活动反映了明代中叶的文化背景和文学风貌。在明朝时期,文人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个人的情感以及对自然和社会的感慨,这在当时是一种流行且重要的艺术形式。
  2. 诗歌原文:《晚至石潭遇孤鹤怀仙》全文如下:洞口拾瑶草,石流正淙淙。寻源信轻策,一径披鸿濛。攀缘杂花岛,乱聒松桂风。石床留片云,玉镜莓苔空。少焉群壑静,落景明西峰。
  3. 诗歌鉴赏: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致远的山水画卷。从“洞口拾瑶草,石流正淙淙”开始,诗人用简练的语言勾勒出石潭的幽静环境,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氛围。接着,“寻源信轻策,一径披鸿濛”两句,诗人进一步展示了自己在探索过程中的轻松与自在。随后,“攀缘杂花岛,乱聒松桂风”则将读者的视线引向更为复杂的自然景观,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致观察和深刻体验。
  4. 文化背景:这首诗反映了明代社会对于自然美的崇尚和对超然物外的向往。在那个时期,文人常常以山水为题材,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对自然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态度。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既体现了诗人个人的审美追求,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

《晚至石潭遇孤鹤怀仙》不仅是王称个人文学成就的体现,也是明代文人对自然美的一种独特表达。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的社会风情和文人的内心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