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茅峰下华阳洞,鹤怨猿惊失隐君。
载酒无人问奇字,招魂有客赋骚文。
尘埃长锁杨雄宅,车马频寻白傅坟。
曾记题诗咏高致,不堪哀讣此时闻。
挽茅山隐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茅山隐者》是明代诗人丘浚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向世人展示了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逝者的深切哀思。下面将具体介绍这首作品:
作者介绍:诗的创作者是明琼州琼山人,字仲深,号琼台,丘浚。丘浚不仅在文学上有卓越的成就,还参与编修《英宗实录》,并创作了多部戏剧作品。他的一生充满了政治与文学的成就,其作品深受后世推崇。
创作背景:《挽茅山隐者》的创作背景是在明朝弘治四年至弘治八年间,此时丘浚担任礼部尚书,并在文渊阁大学士的职位上参预机务。在此期间,丘浚有机会接触并思考隐士的生活和精神世界,从而创作了这首表达对其怀念之情的诗歌。
诗歌内容:《挽茅山隐者》以“三茅峰下华阳洞”为开篇,描绘了隐者生前的生活环境,以及自然界生物因失其庇护而感到的哀伤。颔联“载酒无人问奇字,招魂有客赋骚文”,进一步描述了隐者生前的生活状态及其死后的情形。前句“载酒无人问奇字”暗示了隐者虽才华横溢,却因为远离尘嚣而鲜为人知;后句“招魂有客赋骚文”则表达了人们对他才华与人格的敬仰与怀念。
《挽茅山隐者》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感情的诗歌,更是对隐逸生活的一种理想化追求和对传统文化中隐逸精神的继承和发扬。它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隐逸文化的认同和尊崇,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文化和道德的深刻理解与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