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病忧绝

药饵无征怪梦频,漫将牲玉祷明神。
巉岩骨出难眠坐,细碎心烦易喜嗔。
争奈睡眸开彻夜,可堪肝病苦逢春。
繁华白日重门掩,绕榻啼痕满六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妇病忧绝》是明代诗人王彦泓创作的一组七言律诗。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王彦泓,字次回,出生于江苏省镇江府金坛县。他以岁贡为松江府华亭县训导,并在其任内去世。王彦泓博学好古,尤其擅长艳体小诗,其风格接近韩偓的韵脚和意境。尽管词作不多,但他善改前人诗句,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1. 诗歌原文
  • 药饵无征怪梦频:反映了疾病带来的不安和对治疗效果的怀疑。
  • 漫将牲玉祷明神:通过献祭神灵祈求康复,展现了古人在医疗上的一种信仰态度。
  • 巉岩骨出难眠坐:描述了因疾病而身体虚弱的状态,难以入睡。
  • 细碎心烦易喜嗔:内心纷乱不安,情绪波动大。
  • 争奈睡眸开彻夜:虽然疲惫,但无法抑制睡眠的需求。
  • 可堪肝病苦逢春:肝病之苦与春天的生机形成了鲜明对比,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1. 诗歌内容解析
  • 疾病与情感交织:《妇病忧绝》中,王彦泓不仅描写了疾病对身体的影响,还深刻地表现了疾病对心理状态的冲击。如“药饵无征怪梦频”和“巉岩骨出难眠坐”,描绘了因病而产生的幻觉和身体的不适感。
  • 对死亡的哲思:诗中的“繁华白日重门掩”,暗示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常,同时也透露出对人生终极命运的沉思。
  1. 诗歌的艺术特色
  • 细腻的心理描写:王彦泓善于捕捉和表达人物内心深处的情感变化,使读者能够深入地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 情景交融的手法: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如“花当病眼偏生好”和“雨趁伤心特地催”)来衬托人物的情感状态。
  1. 文学价值与社会影响
  • 文化传承:作为明代的文学作品,《妇病忧绝》不仅是王彦泓个人艺术成就的体现,也是明代诗歌文化的一个缩影。
  • 情感共鸣:通过对普通人生活的关注和同情,王彦泓的诗作触动了无数读者的心弦,激发了人们对健康与生命本质的深层思考。

王彦泓的《妇病忧绝》不仅展现了明代文人的生活面貌,也反映了他们对疾病、生死以及社会现实的独到见解。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内涵和精湛的艺术表现,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和研究。对于热爱古典文学的朋友来说,深入了解并赏析这样的作品,无疑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文化的享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