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节江边燕集

唤得秋娘渡口船,竹西歌吹傍江烟。
欹斜帽影调鹦夜,清脆铃声放鸽天。
香饼暖烘桃叶袖,墨花狂污薛涛笺。
青舟莫负开炉节,绣被浓熏一夕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炉节江边燕集》是明代诗人王彦泓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王彦泓,字次回,是明镇江府金坛人,以岁贡为松江府华亭县训导,卒于官。王彦泓博学好古,喜作艳体小诗,格调似韩偓,词不多作,而善改昔人词,有加毫颊上之致。他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

  2. 诗歌内容:首句“唤得秋娘渡口船”,描绘了一幅秋日夜晚的江畔美景。诗人想象中邀请了美丽的秋娘乘坐渡船而来,增添了诗意和趣味。接着,“竹西歌吹傍江烟”,通过“竹西”一词,传达出一种宁静而优雅的氛围,与“歌吹”相互映衬,营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

  3. 艺术特色:此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它的精炼与意境。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拟人手法,使得整个场景生动而富有想象力。例如,“欹斜帽影调鹦夜”一句,不仅描绘了帽影的倾斜状态,还用“调鹦夜”来形容帽子的影子与夜空中的鹦鹉相似,增加了诗句的形象性和动态感。同时,“清脆铃声放鸽天”则通过清脆的铃声与放飞鸽子的动作,传达出自由自在、欢快愉悦的氛围。

  4. 文化价值:《炉节江边燕集》不仅展现了明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倾向,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俗和文化氛围。诗中的“香饼暖烘桃叶袖”,“墨花狂污薛涛笺”等意象,都透露出当时人们对于生活美的追求和享受。此外,王彦泓作为一位学者和诗人,他的诗作也反映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学修养。

  5. 历史背景: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文化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王彦泓的诗歌创作也是当时社会文化繁荣的一种体现。同时,王彦泓本人也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学识背景,这使得他的诗歌作品既有文人的雅致,又不乏生活的烟火气。

《炉节江边燕集》是明代王彦泓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它以其精炼的语言、生动的意象和深远的意境,成为了明代诗歌中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鉴赏,不仅能更好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还能深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