嫩晴踏访残梅次莲公韵

屡欲寻梅过野塘,卧闻檐雨暗心伤。
喜看淡日穿云色,痛惜寒花委地香。
数朵仅存聊慰限,全枝若尽枉回肠。
春霜况作连阴兆,莫厌端相到夕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嫩晴踏访残梅次莲公韵》是明代诗人王彦泓创作的一组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该文学作品的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王彦泓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对梅花有着深厚的情感,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的结合。这组诗的创作背景与他对梅花的喜爱有关,他多次想要探寻梅花的美丽却总是未能如愿,因此借景抒怀,将这种情感寄托于诗歌之中。
  2. 艺术特色:在艺术表现上,王彦泓的《嫩晴踏访残梅次莲公韵》展现了其精湛的诗歌技巧和深刻的艺术感悟。首句“屡欲寻梅过野塘”便透露出诗人对梅花的向往之情;而“痛惜寒花委地香”则体现了诗人对梅花凋零的惋惜。这些诗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更通过细节描写传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哲思。
  3. 文学价值:王彦泓的《嫩晴踏访残梅次莲公韵》不仅是其个人情感的抒发,也体现了当时文人对于自然美的崇尚和追求,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深刻体悟。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美,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哲学思考。

王彦泓的《嫩晴踏访残梅次莲公韵》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成为了明代诗歌中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不仅可以领略到明代诗歌的魅力,还可以深入理解古人对于自然美的感悟和表达方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