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寺白门边,寒风逗石烟。
松篁无俗径,钟磬有诸天。
岁晚难为客,官闲易入禅。
灯残僧别去,清梦竹相怜。
宿天界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宿天界寺》是明代著名诗人王思任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作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邃的内涵,成为文学宝库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宿天界寺》不仅体现了王思任深厚的文学功底,还展现了其对于人生、自然及修行的深刻感悟。
在探讨《宿天界寺》之前,了解作者的生平及背景是必要的。王思任是明末清初的诗人,字季重,号遂东,出生于浙江山阴。他是一位通晓书画的文人,曾担任多个地方官职,最终因为政治原因选择隐居。王思任的一生颇为传奇,他在仕途上虽有过辉煌,但最终因不满现实政治而选择退隐,这种经历让他的作品充满了对自由与解脱的向往。
《宿天界寺》的创作背景也颇具深意。该诗反映了作者对古寺的观察和内心情感的抒发。诗中“寒风逗石烟”描写了寺庙周边的自然景观,而“松篁无俗径,钟磬有诸天”则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氛围。通过对这些景象的描绘,诗中的“我”似乎找到了心灵的归宿与安宁,表达了诗人对于尘世纷扰的超脱和对于修行生活的向往。
《宿天界寺》的艺术特点也值得一提。作为五言律诗,这首诗结构严谨,音韵和谐,用词精炼。特别是“岁晚难为客,官闲易入禅”等句子,既表达了诗人面对世事无常时的无奈,也展现了他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高远志向。王思任通过这首诗传达了一种生活态度:即使在困顿之中,也要寻找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宿天界寺》不仅是王思任诗歌创作中的杰作,更是研究明代诗歌艺术和文化的重要文本。通过深入分析这首诗,可以更全面地理解王思任的思想情感以及他所处时代的文化背景。无论是从文学价值还是历史角度,《宿天界寺》都值得读者细细品读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