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山桥问渡入五湖

野水平芜霸迹消,苍茫万顷乱飞涛。
参差三弄醉远客,七十二峰迎画桡。
细雨鸠鸣玄墓树,夕阳僧过虎山桥。
武陵源口秦人路,莫向浮云问市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虎山桥问渡入五湖》是明代诗人王逢年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姓名:王逢年,字舜华,初名治,字明佐,号玄阳山人。
  • 生平:王逢年是明苏州府昆山人。他是一位负才傲世的文人,应试作文多用古文奇字,但因某些原因被黜。
  1. 诗歌原文
  • 野水平芜霸迹消,苍茫万顷乱飞涛。
  • 参差三弄醉远客,七十二峰迎画桡。
  • 细雨鸠鸣玄墓树,夕阳僧过虎山桥。
  1. 诗歌鉴赏
  • 意境描绘:《虎山桥问渡入五湖》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山水画面,使人仿佛置身其境。
  • 情感表达:诗歌中蕴含着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批判。
  • 语言特点:王逢年的诗风独特,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善于运用对比和象征手法,使诗歌具有更强的表现力。
  1. 创作背景
  • 《虎山桥问渡入五湖》的创作背景复杂,既涉及个人遭遇,也反映了时代风貌。作为一位有才华却不得志的文人,王逢年在仕途上经历了多次挫折,最终以隐逸生活为归途。
  1. 文学价值
  • 历史价值:《虎山桥问渡入五湖》不仅是王逢年个人经历的写照,也是明代社会风貌的反映。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明代的社会状况和文人的生活状态。
  • 审美价值:王逢年的诗歌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后世学者研究和欣赏的重要对象。

《虎山桥问渡入五湖》不仅以其优美的文字和深沉的思想吸引了无数读者,还因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成为研究明代文学和文人生活的重要文献。无论是从文学角度还是历史文化角度,这首诗都值得人们去深入探讨与学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