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罗江掌教昌化

适越君何远,梅溪忆往时。
兰舟宵共泛,萝石月同移。
相去逾千里,卑栖各一枝。
采蘋因有赠,为寄子陵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王罗江掌教昌化·其一》是一首描绘明朝诗人叶春及对友人王罗江掌教昌化的深情厚意的古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叶春及,明朝人,以诗文见长,其诗作风格清新脱俗,情感真挚。
  1. 诗词原文与赏析
  • 原文
    伐树何骚屑,披榛共苦辛。
    衣冠秦殿在,丝竹鲁堂新。
    最爱吴山好,无忘处士贫。
  • 译文注释
    伐树时发出的声音多么哀婉动人,一起努力铲除丛生的杂草,虽然辛苦却也甘之如饴。昔日的衣冠文物依旧保存完好,新的音乐和乐器在鲁堂中响起,让人心生向往。我最为喜爱那美丽的吴山风景,同时也不会忘记那位贫穷的处士。
  • 作品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砍树、除草等劳动场景,展现了朋友间的互助合作,同时表达了对古代文化遗迹的怀念和对自然美景的喜爱。语言简练而富有画面感,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1. 写作背景
  • 该诗可能创作于隆庆初年,当时叶春及由乡举授教谕后,上书陈时政三万余言,都人传诵。后来他升任惠安知县、郧阳同知,并入为户部郎中,最终因病去世。

《送王罗江掌教昌化·其一》不仅是一首表达友情和对自然风光赞美的诗篇,也是反映了叶春及其时代背景和人生经历的重要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朝文人的精神风貌和艺术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