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海隅山

海上双峰镜里开,芝城宫阙亦蓬莱。
九江秀色东南尽,三峡涛声天地来。
薄暮鱼龙喧鼓角,中流日月隐楼台。
沧洲吾道真堪付,渔子帆樯共往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海隅山》是明朝叶春及创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意境,展现了海上与陆地的和谐共处,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以下是对《游海隅山》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游海隅山》的作者是明代诗人叶春及。叶春及生活在明朝,他的诗作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通过他的创作,可以看到明代文人对于自然景观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受。
  2. 诗作原文:《游海隅山》全文如下:海上双峰镜里开,芝城宫阙亦蓬莱。九江秀色东南尽,三峡涛声天地来。薄暮鱼龙喧鼓角,中流日月隐楼台。沧洲吾道真堪付,渔子帆樯共往回。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大海与陆地的美丽景色,以及渔民的生活场景。
  3. 诗作特点:《游海隅山》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首先,这首诗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通过对海上双峰的描写,引入“芝城宫阙”,即现实中的蓬莱仙境,形成了虚实交融的艺术效果。其次,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如“九江秀色东南尽,三峡涛声天地来”等句子,不仅描绘了具体的自然景观,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最后,诗中蕴含着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祝愿,如“沧洲吾道真堪付”,表达了一种宁静致远的生活态度。
  4. 诗作影响:《游海隅山》不仅在文学上有其独特的价值,更在文化传承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作为一部古代诗歌作品,它不仅是研究明代诗歌的重要材料,也是了解当时社会风情、文化背景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文人的思想情感及其生活状态。

《游海隅山》是一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古典诗歌,通过对它的研究和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精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