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述夫次韵

置身岩壑养修龄,大器终须待晚成。
学继紫阳传二子,席悬绛帐坐三经。
螺杯献酒逢华诞,鹤发同筵叙旧情。
歌罢鹿鸣微醉后,碧桃花外月初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寿述夫次韵》是明代诗人史谨为庆祝寿述夫而作的一首次韵诗。这首诗通过描写一位长者在山林中修身养性的形象,反映了作者对知识传承的重视以及对其学术成就的赞扬。下面将详细分析这首诗的内容:

  1. 诗中意象
  • 长者形象:诗中的长者像紫阳真人一样,将自己的学问传承给两个得意门徒,且在学术讲坛上讲解三部经典著作。
  • 修身养性:长者的修为体现在他置身岩壑养修龄的行为上,体现了其对内在精神世界的修炼和追求。
  1. 诗中象征意义
  • 内丹与外丹:诗中提到的“内丹”和“外丹”,分别象征着内心的修养和外在的修为,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长者的精神世界。
  • 长寿与智慧:“石比心肠鹤比龄,内丹养就外丹成”这一比喻,暗示了长寿与智慧的内在联系,以及通过修炼获得的智慧和长寿。
  1. 诗歌结构
  • 开篇描绘:诗的开头通过描绘长者在山林中的形象,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
  • 主体部分展开:接下来,诗人详细介绍了长者的生活状态和学术成就,展现了他的高洁品质和深厚学识。
  • 结尾升华主题:最后,诗人用寓言的形式,通过提及汉代的方朔和蔡经两位仙人,寓意寿述夫也有着超凡的品质和长寿的可能,使整首诗的主题更加突出,情感更加深沉。
  1. 文化背景
  • 道教元素:诗中融入了道教的元素,如内丹、外丹等,这些元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深厚的根基,反映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 文人雅集:诗中还提到了宴席、献酒等文人雅集的场景,显示了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

《寿述夫次韵》不仅是一首赞美长者修身养性的诗歌,也是一首蕴含深厚文化内涵的作品。它通过对长者生活的描绘和对未来的祝愿,展现了诗人对自然、道德和文化的深刻理解。同时,通过对传统元素的运用和寓言式的描述,使诗歌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文化价值和审美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