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比心肠鹤比龄,内丹养就外丹成。
三偷桃子怜方朔,重识麻姑许蔡经。
细雨落花寒食节,平芜蔓草异乡情。
明年此日重相庆,只恐青云足下生。
首先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原文:
寿述夫次韵
石比心肠鹤比龄,内丹养就外丹成。
三偷桃子怜方朔,重识麻姑许蔡经。
细雨落花寒食节,平芜蔓草异乡情。
明年此日重相庆,只恐青云足下生。
我们将逐句进行解释并附上注释:
“石比心肠鹤比龄”:这里的“石比心肠”和“鹤比龄”都是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人的某种特性与自然界中的某物相对应。石被比作心肠坚硬、不可动摇,而鹤则被比作寿命长久。这里的“内丹”指的是修炼的内在精神或道德品质,而“外丹”则是指外在的修为或成就。整个诗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内心坚定、长寿的期望。
“内丹养就外丹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通过修炼内在的道德品质(内丹),可以培养出外在的成就(外丹)。这是一种对修炼过程的理解,认为只有内外兼修,才能达到真正的成功。
“三偷桃子怜方朔”:这里的“偷桃子”是一个典故,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汉武帝刘彻曾派遣方士寻求长生不老的方法,而方朔是汉代的一个著名方士。这里的“偷桃子”可以理解为偷取了长生不老的仙术。而“怜”则是怜悯、同情的意思,这里可能表示诗人对于方朔这种执着追求长生不老的行为感到惋惜或同情。
“重识麻姑许蔡经”:麻姑和蔡经都是古代传说中的仙人。这里的“重识”意味着重新认识或者再次见到。结合前面的典故和词语,这里的可能是诗人在某种场合下重逢了麻姑或蔡经,并与之交流或对话。
“细雨落花寒食节”:寒食节是中国古代一个特定的节日,通常在清明节前后。在这里,细雨和落花可能是用来营造一种凄美、哀伤的氛围。这个节日通常与祭祀祖先、扫墓等传统习俗有关,所以这里的“寒食节”也可能隐含着对这些传统习俗的思考或回忆。
“平芜蔓草异乡情”:这里的“平芜蔓草”形容了一种荒凉、萧条的景象,而“异乡情”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在他乡的生活、情感状态的思考或感慨。这可能是诗人在离开故乡后,在外漂泊多年,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的一种体现。
“明年此日重相庆”:这里的“明年此日”指的是未来某一天,而“重相庆”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某个特定时刻的期待和庆祝。这可能是诗人对于某个重要事件的庆祝,或者是与亲朋好友团聚的时刻。
“只恐青云足下生”:这里的“青云”通常用来比喻仕途、地位或前程,而“足下生”则意味着在某个位置或道路上出现新的变化或发展。这里的“只恐”可能表示诗人对于自己未来可能遭遇的新变化或发展的担忧或警惕。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人物、景物的描绘以及典故的使用,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从整体上看,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和人生感悟。通过对自然现象、历史典故的引用,诗人巧妙地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政治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