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登楼玩飞雪,不在匡庐定吴越。
今年复上凤凰台,一色梨花遍岩穴。
兴来不受仙人呼,对此雪意亲临摹。
半幅生绡不盈尺,俄出万里江山图。
琼林际天云墨色,林下茅茨断人迹。
渡口长闲访戴舟,陇头不见寻梅客。
寒泉落涧流无声,东山西山横素屏。
中有仙都接圆峤,琼楼玉宇高峥嵘。
石径萦回带瑶草,□□□□□□□。

【注释】

题:为……作画。

雪山图:即《雪山行》图。

匡庐:庐山的别称。

定:平定,安定。

凤凰台:传说中的仙山,位于昆仑山中。

一色梨花遍岩穴:满山遍野的梨花开满了岩石洞穴。

兴来不受仙人呼:兴致来了,不受任何神仙的召唤。

半幅生绡不盈尺:一幅半透明的生绡画布,不足一尺长。

俄:不久,忽然。

琼林:指仙境中的树林。

际天:覆盖天空。

墨色:黑色。

断人迹:断绝了人的痕迹。

渡口:渡口旁。

戴舟:《山海经》中记载的一种怪兽。

陇头:山陇之上,泛指南方山岭。

寒泉:清凉的泉水。

东山、西山:指华山,位于陕西东部和山西西部。

横素屏:横卧于白色的屏风之上。

仙都:指仙境。圆峤:即圆丘,是道教神话中的一种山名。

瑶草:一种生长在仙境中的草本植物。

□ □:用笔触描绘山峰的形态。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题画诗,写诗人游览黄山后,观赏其奇景异景而挥毫题画的感受。

开头两句:“忆昔登楼玩飞雪,不在匡庐定吴越。”回忆自己当年登上庐山楼观飞雪时的情景。这里说“忆昔”是因为作者曾登庐山楼观飞雪,所以这里用“玩”字来形容自己当时的心情,表现出作者对庐山的深厚感情。“定吴越”是指平定了吴越之地,暗指自己的抱负远大,志向高远。

“今年复上凤凰台,一色梨花遍岩穴。”今年我又登上了凤凰台。这里用“又”字来强调诗人重游黄山的兴奋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黄山的喜爱。“一色梨花遍岩穴”,描绘了黄山的雪景美如梨花盛开的山谷,形象生动。

接下来几句描写黄山的雪景。“兴来不受仙人呼,对此雪意亲临摹。”兴致来了,不受任何人的召唤,而是专心致志地临摹雪景。这一句写出了诗人在黄山游玩时的专注与投入。

“半幅生绡不盈尺,俄出万里江山图。”这幅画的半幅面积不到一尺,但画出了万里江山的景象。这里的“生绡”是一种薄纱,用以形容画布轻薄透明。“俄”是突然的意思,表现了画面的变化之快。这句诗通过比较,突出了画家的高超技艺。

接下来的几联主要描写黄山的自然景观。“琼林际天云墨色,林下茅茨断人迹。渡口长闲访戴舟,陇头不见寻梅客。”琼林指的是仙境中的树林,天云墨色是指天空被厚厚的云层遮挡,呈现出黑色。林下茅茨断人迹则描绘了山林中的宁静景象,没有人的足迹。渡口长闲访戴舟是指渡口旁经常有人乘坐戴舟来往。陇头不见寻梅客则是说在山岭之间看不到寻找梅花的人。这些句子都描绘了黄山的景色之美,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最后两联则是对黄山的赞美之情。“寒泉落涧流无声,东山西山横素屏。”寒冷的泉水从山涧落下,发出潺潺的声音。东山西山横卧在白色的屏风之上,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这里既描绘了黄山的自然景色,也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情。

“中有仙都接圆峤,琼楼玉宇高峥嵘。”其中隐藏着仙境,与圆形的山丘相连,琼楼玉宇高耸入云。这里既描绘了黄山的美丽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黄山的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