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杨堤畔寒塘侧,双鹭窥鱼水边立。
尔心在鱼鱼未知,尔网潜张尔焉识。
芦苇萧萧叶半枯,此身还若在江湖。
如何只作凫鹥伴,不向三山觅凤雏。

【注释】

题柳塘双鹭图:题咏柳塘边双鹭图上的诗。双鹭:即白鹭,一种水鸟。柳塘:指柳树环绕的池塘。尔:你的。尔网:你张起的网。焉识:怎识?芦苇萧萧:芦苇凋零的样子。三山:《列子·黄帝篇》载,传说中的海上三座神仙山。

【译文】

杨柳岸边寒塘侧,有两只鹭鸶在水边伫立。你看它们多么专注啊!鱼儿在水中跳跃,它们却浑然不知;而自己却悄悄地张开了网,又怎会察觉呢?芦苇萧萧半枯黄,好像我依然活在江湖中。为什么只是作一只凫鹥(野鸭)的伴侣,而不去追求三山中的凤雏呢?

【赏析】

这是一首题咏画的诗。诗人以独特的艺术眼光,对画中景致作出了生动形象的描绘和富有哲理意味的议论。

前两句写画中之景:绿杨堤畔寒塘侧,有两只鹭鸶,它们在水边伫立。“窥”字将鹭鸶的机敏和专注描写得入木三分,“尔心在鱼鱼未知”,则写出了它们的专注程度。这两句是说:你看鹭鸶多么专注啊!看它们多么认真啊!它们在专心致志地盯着鱼,可它们不知道鱼正在偷看它们,它们也没想到它们自己正悄悄地张开了网,又怎么会察觉呢?这两句诗用“尔”、“尔”、“尔焉知”、“尔”等词语,突出了鹭鸶的特点,写出了鹭鸶的机灵、专注、机警与不自知的状态。

第三句“芦苇萧萧叶半枯”,写的是画面中的另一幅景色。芦苇萧萧半枯黄,好像诗人依然活在江湖之中,这里既有实景,也有虚景,实景为芦苇,虚景为诗人自己。

第四句“此身还若在江湖”,是诗人对前面两幅画面的进一步概括与总结。他既感叹自己已经离开了繁华的世界,回归自然;又感叹自己的心境已如那苇丛中的鸟儿,生活在江湖之中,自由自在。

最后两句“如何只作凫鹥伴,不向三山觅凤雏”,则是对前面诗句的进一步议论和升华。诗人认为:“只有像野鸭那样生活才有意思”,“为什么不去追求三山之上的凤凰般的美好境界呢?”

这首诗通过对画中景物的描写和议论,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他高洁傲岸的品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