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克一蒋院判送菊

团团月朵间鹅黄,嫩蕊疏葩次第芳。
远辱高情怜白首,平分秋色过丹房。
花前暂舞嗟寒蝶,林下相依有拒霜。
几度醉扶藜杖看,只疑门径是柴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谢克一蒋院判送菊》是明代诗人史谨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史谨,明苏州府昆山人,字公谨,号吴门野樵。
  1. 诗歌原文
    团团月朵间鹅黄,嫩蕊疏葩次第芳。
    远辱高情怜白首,平分秋色过丹房。
    花前暂舞嗟寒蝶,林下相依有拒霜。
    几度醉扶藜杖看,只疑门径是柴桑。

  2. 诗歌译文

  • “团团月朵间鹅黄”形容菊花在月光的照射下,颜色显得更加明亮而富有生机。
  • “嫩蕊疏葩次第芳”描绘了菊花花朵的娇嫩和色彩的层次感。
  • “远辱高情怜白首”表达了对年长者的尊敬与关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 “平分秋色过丹房”意味着菊花的美丽如同秋天一般,能够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和舒适。
  • “花前暂舞嗟寒蝶”描述了菊花盛开时,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的情景。
  • “林下相依有拒霜”则描绘了菊花在树木环绕的林下独自绽放的景象,显得格外坚韧和独立。
  • “几度醉扶藜杖看”反映了诗人对菊花的喜爱之情,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以至于多次借酒浇愁。
  • “只疑门径是柴桑”则可能是诗人对自己生活环境的一种隐喻,暗示他的生活简朴而又充满诗意。

《谢克一蒋院判送菊》不仅是一首描写秋季景象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着丰富情感和深刻哲理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审美情趣,也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相关推荐